新 闻

  • 2021年6月,本团队在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缺陷调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链接)

  • 2021年4月,本团队在基于拓扑数学与机器学习研究材料结构规律上取得进展(链接)

  • 2021年4月,本团队在构建材料知识图谱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发表于《Advanced Energy Material》(链接)

  • 2021年3月,本团队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阴离子氧化还原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链接)

  • 2021年2月,本团队与孙俊良组联合用3D电子衍射揭示高电压钴酸锂机理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链接)

  • 2021年2月,本团队在锂电池无钴层状正极材料取得重大进展,发表于《Nature Energy》(链接)

  • 2021年1月,本团队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极化子现象相关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系统性进展(链接)

  • 2020年12月,本团队对低成本电池正极材料MnO2的研究与发展进行总结展望(链接)

  • 2020年12月,本团队发现微波“靶向”快速制备锂电池层状材料机理(链接)

  • 2020年12月,本团队发现调控质子传输能提升水系锌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链接)

  • 2020年11月,本团队与中科院化学所合作发现新型“金属氧立方”团簇(链接)

  • 2020年9月,本团队在锂电池锰基尖晶石正极材料方面取得进展,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先进能源材料》(链接)

  • 2020年10月,本团队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发表有关电池界面结构化学研究的教程类综述性文章(链接)

  • 2020年6月,本团队运用神经网络方法研究钠金属生长取得进展(链接)

  • 2020年6月,本团队发现光照将氮气同时生成氨和硝酸根的催化材料和机理(链接)

  • 2020年6月,本团队在锂电池电化学双电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链接)

  • 2020年5月,本团队在高性能锂硫电池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链接)

  • 2020年3月,本团队发现新一代无机超疏水材料(链接)

  • 2019年12月,本团队发现锂电池层状正极材料制备过程升降温时的表面重构规律,该成果发表在AEM上(链接)

  • 2019年12月,本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发文 阐述“结构基元”在研发锂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基因”作用(链接)

  • 2019年11月,本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刊发关于锂电池材料充放电时结构演化和稳定性机理的重要论文(链接)

  • 2019年10月,本团队在Cell子刊《Joule》上刊发关于新一代锂电池从基础到产业化综述与展望的重要文章(链接)

  • 2019年10月,本团队在《纳米能源》上刊发关于具有H+/Zn2+协同嵌入机制的高性能安全的水系二次电池的重要论文(链接)

  • 2019年10月,本团队在锂电池材料界面梯度重构提升性能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链接)

  • 2019年9月,本团队在《先进材料》上刊发与中科院化学所共同设计并合成具有“无机类苯环”功能结构基元的高性能钠电池材料的重要论文(链接)

  • 2019年9月,本团队在《先进能源材料》上刊发关于在锂电池材料界面梯度重构提升性能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的高质量论文(链接)

  • 2019年8月,本团队在《物理化学快报》上刊发首次发现锂电池材料室温磁有序的重要论文(链接)

  • 2019年7月,本团队2014级直博生刘同超同学当选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链接)

  • 2019年6月,本团队在《化学研究述评》上刊发关于锂电池层状材料研究进展总结和展望的封面文章(链接)

  • 2019年6月,EurekAlert报道了我团队基于图论的结构化学研究新范式加速识别晶体结构的重要进展(链接)